处在十字路口的国际课程中文教育:以法国为例
作者
白乐桑
出处
《国际中文教育学报》;2020年6月;总第七期;页1–16
出版机构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
哥伦比亚大学中文部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摘要
目前,无论是基础教育学校国际部和外语国际班课程的成立、外语多元化教学,还是外语能力标准的普及和国际性语言的定义,都是二十一世纪自全球人才流动的产物。学习两门外语以上,以及外语能各方面如何达到自主能力已成为国际社会需求。外语国际课程显然是教育界最关注的渠道之一。法国的汉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以其独特性和领先性著称,双语教学作为汉语教学的形式之一尤其凸显教学方法的重要。现今法国汉语双语教学存在着两种模式:官方模式和协会模式。本文旨在探讨第一种模式下的双语班创办的背景、现状、教学内容和特点,以及所带来的教学思考。本文专门探讨2008年创办的法国中文国际班,及其教学模式、教学法特点和策略。这一课程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把中国语言文学和用汉语教授非语言课目(数学)。非语言课目融入外语教学是20世纪九十年代在西欧成型的教学模式已得到教育界广泛的好评,在学习者当中很受欢迎。这一模式与汉语的特性如何相兼容,也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法国汉语双语教学 非语言科目 CLIL模式 法国中文国际班课程
语言
中文
ISSN
2520-7733(印刷版);2521-4241(网页版)
下载全文
IJCLE_No.7_Jun20_01.pdf(下载次数: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