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词汇注释在附带性词汇习得中的效果研究——以汉语二语青少年学习者自主阅读为例
作者
贺晓玲
Jaratjarungkiat, Sureenate
出处
《国际中文教育学报》;2020年6月;总第七期;页43–60
出版机构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
哥伦比亚大学中文部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摘要
多年来二语词汇习得实证研究证明学习者虽然能够通过阅读附带习得词汇(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但是其效率偏低。研究者与教师指出,一定程度的教学干预能大大提高词汇附带习得效果,其中词汇注释(glossing)被证明是最有效的教学干预方式之一。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比一语与二语注释,以及不同形式的注释的习得效果。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纸面注释与网络环境下的词汇注释效果成为热门课题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纸面注释与两种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注释方式是否存在习得差异。参加本次研究一共有十三名青少年学习者,每位学习者在三种不同的词汇注释方式下进行自主阅读,随后进行两次词汇习得测试。三种不同的词汇注释方式分别为:一、纸面词汇注释;二、电子词典(e-dictionary);三、Chrome自动翻译(Chrome popup dictionary)。本研究用即时测试与延后测试取得本次实验参加者的词汇习得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一、三种不同的注释方式都取得有效的习得效果;二、实验结果没有发现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的两种注释方式下的词汇附带成绩优于纸面环境下的习得效果;三、纸面状态下的长期习得效果稍逊于两种网络环境下的注释方式。
关键词
附带性词汇习得 青少年 纸质注释 电子词典 自动翻译
语言
中文
ISSN
2520-7733(印刷版);2521-4241(网页版)
下载全文
IJCLE_No.7_Jun20_03.pdf(下载次数: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