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綜合型動機——香港及蘇格蘭的個案研究

作者
林善敏
鄭穎彤

出處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2021年12月;總第十期;頁17–44

出版機構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
哥倫比亞大學中文部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摘要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日益普及,無論是香港的非華語學生,或是全球的「漢語熱」,都顯示需求日益增長。 本研究以Gardner(2010)的社會教育模式為理論基礎,比較了兩種語境下學生學習普通話的綜合動機。 是次研究的數據來自132 名中學生(54 名香港非華語學生,78 名蘇格蘭本地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本研究還旨在了解社會教育模型在特定文化的適用性。由於香港地理上相鄰內地,文化亦相似,所以香港非華語學生的綜合性預期會比蘇格蘭的學生高。然而,結果卻顯示非華語學生的綜合動機較蘇格蘭學生為低。我們發現的顯著差異在於其中一個建構因素─對同化的恐懼。這個現象能讓我們對綜合動機及跨文化的因素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 綜合型動機 語文學習動機 第二語言習得 動機強度

語言
英文

ISSN
2520-7733(印刷版);2521-4241(網頁版)

下載全文
IJCLE_No.10_Dec21_02.pdf(下載次數: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