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嘗試從超語理論視角闡明傳統的二語教學法已不再適用于漢語作為第二語言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CSL) 的課堂,並對學界長久以來提倡的漢語作為 CSL 課堂媒介語的觀點提出了挑戰。我們不應將雙語 / 多語者自身所具有的語言庫看作是學習中文的阻礙,反之應充分利用多感官 (multi-sensory)、多模態 (multimodality)、多符號(multisemiotic)和多語言 (multilingual) 來進行意義建構,超越語言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等學科邊界,為語言學習打造跨學科路徑 , 從而助推學習者的中文學習過程。本研究通過對 CSL 課堂中語料的分析,總結出超語在 CSL 課堂所行使的四項功能 :釋意策略、互動策略、情感支撐策略和課堂管理策略。初步證實了超語教學法在 CSL 課堂中的積極應用,並為國際中文教育帶來一定啟示。
關鍵詞
超語 CSL 課堂 媒介語 多模態
出處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2024年12月;總第十六期;頁125-141
語言
中文
想了解最新消息嗎? 通過訂閱,您將在 IJCLE 有任何更新時收到一封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