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期數 > 文章 > 香港與內地漢字規範用字差異研究——陸港兩地異體字和異形字差異比較及其對策

香港與內地漢字規範用字差異研究——陸港兩地異體字和異形字差異比較及其對策

湯志祥 / June 2018 / 總第3期 /

   Cite

Share This Paper

下載文檔

摘要

香港與內地同屬於中華漢字文化圈,千百年來兩地漢字的使用與教學同宗同源,但是由於歷史、社會、教育與文化等諸多的原因,現在兩地的漢字教學與使用標準均存在著眾多差別。這些差異除了簡化字和繁體字兩大體系性的大差別之外,就其文字內部結構而言,無論是在基本筆畫、部件、偏旁乃至結構等層面都存在著諸多細微差異。 兩地漢字在簡繁體差別以外的差異,從類型來說可以分為「異體字」和「異形字」兩大類。作為「異體字」,國家語委已經發佈了「異體字整理表」,情況比較簡單,處理辦法也比較明確。如:撐(內)/撐(港),村(內)/邨(港),搜(內)/蒐(港)等。 但是那些只是在基本筆畫,或者基本部件,或者某些偏旁方面的細微差異,則在使用和教學上存有困惑,如:屆(內)/屆(港),溫(內)/溫(港),潛(內)/潛(港)等。 這種漢字的差異大致又可以分為「迥異」和「微殊」兩類。所謂「迥異」就是兩個內涵、外延以及使用都完全相同的漢字,其形狀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如:搜(內)/蒐(港),杯(內)/盃(港)等。所謂「微殊」是指兩個漢字外形大致相同而內部藏著細部的差異。如:涼(內)/涼(港),悅(內)/悅(港),敘(內)/敍(港)等。 本文嘗試著使用國務院2013年公佈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和2007版香港《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作比較藍本,對兩地的「標準字」的差異作比較分析,尤其是著重於「異形字」,並提出一些相應的對策,以期引起重視與討論。



關鍵詞

香港和內地 漢字規範 差異研究 漢字教學


出處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2018年6月;總第三期;頁85–104


出版機構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
哥倫比亞大學中文部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語言

中文


ISSN

2520-7733(印刷版);2521-4241(網頁版)

引用論文

Button Text Button Text
現在訂閱!

想了解最新消息嗎? 通過訂閱,您將在 IJCLE 有任何更新時收到一封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