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期數 > 文章 > 基於 IRF 理論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課堂的課堂互動分析

基於 IRF 理論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課堂的課堂互動分析

李慧 林善敏 / December 2022 / 總第12期 /

   Cite

Share This Paper

下載文檔

摘要

課堂互動促進了學生的語言學習,在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教師過多的話語量一直受到學者的關注。本研究以 Tsui(1995)十七類系統(Seventeen-Category System)為理論框架,以及啟動—回應—反饋三段式對話(IRF 模式),分析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互動。同時,本研究旨在了解教師 IRF 模式的運用,是促進還是窒礙學生在課堂上的語言學習及目標語的使用。研究對象為英國一所中學,共三節對外漢語課堂,學生的漢語水平屬於中下水平。結果顯示,教師主導了課堂互動的啟動和類型,而學生的回應大部分是機械且重複的,限制了他們使用目標語的機會。此外,課堂互動還取決於教學內容和教師的語言選擇。本研究建議教師應重新審視對外漢語課堂中目標語言的使用,以及提高使用不同類型的提問的意識,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機會。



關鍵詞

對外漢語 課堂互動 啟動—回應—反饋模式 目標語


出處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2022年12月;總第十二期;頁99 - 126


出版機構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
哥倫比亞大學中文部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語言

英文


ISSN

2520-7733(印刷版);2521-4241(網頁版)

引用論文

Button Text Button Text
現在訂閱!

想了解最新消息嗎? 通過訂閱,您將在 IJCLE 有任何更新時收到一封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