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期數 > 文章 > 新加坡華文課程的階段性特點與發展軌跡(1960s-2010s)

新加坡華文課程的階段性特點與發展軌跡(1960s-2010s)

陳之權 / December 2020 / 總第8期 /

   Cite

Share This Paper

下載文檔

摘要

本文以新加坡獨立建國為起點,分析自上世紀60年代至本世紀前15年華文課程的規劃特點。基本上,上世紀的60-80年代,華文課程的設置相對比較簡單,主要分成供華文學校學生修讀的華文第一語文課程和供英文學校學生修讀的華文第二語文課程,而兩種課程的主要分別在於對語言水平要求的不同,但課程目標基本一致,都是通過文本教學,平均發展學生的語言四技,傳揚華族文化和建國所需的國民意識。上世紀80年代以後,新加坡實施教育分流體制,華文課程也依附於分流體制,按照學生的學術流向提供語言水平不同、教學重點有異的課程,但通過華文學習母語、傳承華族文化的語文教育觀依然沒有改變。進入21世紀,鑑於學習華文的學生家庭語言背景的複雜性,新加坡的華文課程開始重視學習者的差異性,順應不同語言背景和語言能力學習者的學習需要編寫課程,也更為重視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華文的能力。放眼未來,新加坡的華文課程還會繼續配合國內語言環境的改變和國際大環境的轉變作出調整。



關鍵詞

華文課程 文化傳承 語言背景 學習需要 學以致用


出處

《國際中文教育學報》;2020年12月;總第八期;頁71–107


出版機構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
哥倫比亞大學中文部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語言

中文


ISSN

2520-7733(印刷版);2521-4241(網頁版)

引用論文

Button Text Button Text
現在訂閱!

想了解最新消息嗎? 通過訂閱,您將在 IJCLE 有任何更新時收到一封電子郵件!